基本資料表
專任教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
專任教師
教授
臺灣史、臺灣經濟史、臺灣文化史、臺灣庶民文化、東亞區間貿易
1. 碩士論文〈宋代川鹽的生產、管理、運銷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獲中國歷史學會「李安先生獎學金」(1992)。
2. 博士論文〈關稅與兩岸貿易,1895-1945〉獲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臺灣研究」最佳博士論文(2005)。
3. 榮獲本校102年度研究優良教師獎。
4. 榮獲本校106年度研究優良教師獎。
5. 榮獲本校109年度研究優良教師獎。
2. 博士論文〈關稅與兩岸貿易,1895-1945〉獲彭明敏文教基金會「臺灣研究」最佳博士論文(2005)。
3. 榮獲本校102年度研究優良教師獎。
4. 榮獲本校106年度研究優良教師獎。
5. 榮獲本校109年度研究優良教師獎。
1.〈雲林地區行政區劃沿革與兩次設縣比較〉(與齊汝萱合著),《臺灣文獻季刊》74:1,2023年03月。
2.〈消失的漆藝搖籃:臺中工藝專修學校的興廢(1945-1947)〉,《臺灣文獻季刊》70:4,2019年12月,頁117-186。
3.〈臺中市石岡區世居家族祖籍及族群分布之空間分析〉,《臺灣古文書學會會刊》第21/22合刊,2018年04月,頁1-22。
4.〈19世紀末桃園地區的閩客族群分布—三份調查資料的比較研究〉,《桃園文獻》第2期,2016年09月,頁63-85。
5.〈變與不變之間---近十年東勢新丁粄節的傳統與創新〉(與林蕙安合著),《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15年12月)29:2,23-38。
6.〈新竹地區的語言分布與族群遷徙〉,《新竹文獻》第63期,2015年10月,頁7-38。
7.〈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研究歷程〉,《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5(2)期,2014年03月,頁164-174。
8.〈20世紀上半臺中地區閩客族群的分布——幾種日治時期種族祖籍調查的分析比較〉,《興大人文學報》第52期,2014年03月,頁49-91。
9.〈日本治臺時期的關稅政策——兼論日法關稅同化政策的異同〉,《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13年12月)27:2,1-24。
10.〈臺灣最早的漢人祖籍別與族群分布─1901年「關於本島發達之沿革調查」統計資料的圖像化〉,《地理研究》59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13年11月),頁91-126。
11.〈從日治調查資料看社會變遷〉,《臺灣學通訊》69(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12年9月),頁8-9。
12.〈二十世紀上半彰化平原南部的客家人──統計資料與田野調查的對話〉,收錄在《2011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11年11月),頁175-208。
13.〈日治時期「新」舊濁水溪間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1-1935)─公文類篡、國勢調查、鄉貫調查資料試析〉,收錄於川島真、松永正義、陳翠蓮主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第四集》(臺北:政大臺灣史研究所,2011年10月),頁57-122。
14.〈語言學與族群史的對話──以臺灣西北海岸為例〉,臺灣語文學會主編,《臺灣語文研究》6:2(語言地理學專號)(臺北:萬卷樓,2011年9月),頁65-95。
15.〈1928年中國的排日運動及其對臺、中貿易的影響〉。《臺灣文獻》62:3(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年9月),頁55-91。
16.〈1928年中國的排日運動及其對臺、中貿易的影響〉,《臺灣文獻》62:3(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年9月),頁55-91。
17.〈日治時期臺灣漢民族的疾病迷信與總督府的肆應──以《臺灣慣習記事》及《民俗臺灣》為中心的探討──〉,《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第一期,2010年12月,頁127-152。
18.〈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港口變化與商貿網絡〉,《彰化文獻》第十五期,2010年12月,頁52-77。
19.〈戰時體制下的兩岸貿易(1941~1945)〉,《國史館館刊》第廿五期,2010年9月,頁73-113。
20.〈解嚴前後臺灣的原住民運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08臺灣文化系列講座專輯》,2009年5月。
21.〈清雍正、乾隆時期臺灣米價分析〉,《史耘》第三、四期,1998年9月。
22.〈評濱下武志著《近代中國の國際契機--朝貢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8期,1997年12月。
23.〈井鹽對宋代四川地區國防、財計、社會、經濟等方面之影響〉,《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26期,1994年9月。
2.〈消失的漆藝搖籃:臺中工藝專修學校的興廢(1945-1947)〉,《臺灣文獻季刊》70:4,2019年12月,頁117-186。
3.〈臺中市石岡區世居家族祖籍及族群分布之空間分析〉,《臺灣古文書學會會刊》第21/22合刊,2018年04月,頁1-22。
4.〈19世紀末桃園地區的閩客族群分布—三份調查資料的比較研究〉,《桃園文獻》第2期,2016年09月,頁63-85。
5.〈變與不變之間---近十年東勢新丁粄節的傳統與創新〉(與林蕙安合著),《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15年12月)29:2,23-38。
6.〈新竹地區的語言分布與族群遷徙〉,《新竹文獻》第63期,2015年10月,頁7-38。
7.〈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研究歷程〉,《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15(2)期,2014年03月,頁164-174。
8.〈20世紀上半臺中地區閩客族群的分布——幾種日治時期種族祖籍調查的分析比較〉,《興大人文學報》第52期,2014年03月,頁49-91。
9.〈日本治臺時期的關稅政策——兼論日法關稅同化政策的異同〉,《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13年12月)27:2,1-24。
10.〈臺灣最早的漢人祖籍別與族群分布─1901年「關於本島發達之沿革調查」統計資料的圖像化〉,《地理研究》59期(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13年11月),頁91-126。
11.〈從日治調查資料看社會變遷〉,《臺灣學通訊》69(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2012年9月),頁8-9。
12.〈二十世紀上半彰化平原南部的客家人──統計資料與田野調查的對話〉,收錄在《2011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11年11月),頁175-208。
13.〈日治時期「新」舊濁水溪間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1-1935)─公文類篡、國勢調查、鄉貫調查資料試析〉,收錄於川島真、松永正義、陳翠蓮主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第四集》(臺北:政大臺灣史研究所,2011年10月),頁57-122。
14.〈語言學與族群史的對話──以臺灣西北海岸為例〉,臺灣語文學會主編,《臺灣語文研究》6:2(語言地理學專號)(臺北:萬卷樓,2011年9月),頁65-95。
15.〈1928年中國的排日運動及其對臺、中貿易的影響〉。《臺灣文獻》62:3(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年9月),頁55-91。
16.〈1928年中國的排日運動及其對臺、中貿易的影響〉,《臺灣文獻》62:3(南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11年9月),頁55-91。
17.〈日治時期臺灣漢民族的疾病迷信與總督府的肆應──以《臺灣慣習記事》及《民俗臺灣》為中心的探討──〉,《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第一期,2010年12月,頁127-152。
18.〈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港口變化與商貿網絡〉,《彰化文獻》第十五期,2010年12月,頁52-77。
19.〈戰時體制下的兩岸貿易(1941~1945)〉,《國史館館刊》第廿五期,2010年9月,頁73-113。
20.〈解嚴前後臺灣的原住民運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08臺灣文化系列講座專輯》,2009年5月。
21.〈清雍正、乾隆時期臺灣米價分析〉,《史耘》第三、四期,1998年9月。
22.〈評濱下武志著《近代中國の國際契機--朝貢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8期,1997年12月。
23.〈井鹽對宋代四川地區國防、財計、社會、經濟等方面之影響〉,《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26期,1994年9月。
1.〈析論臺灣地名中「坡作陂解」的現象〉(與程俊源、韋煙灶、林煒舒合著),「第20次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工作坊2023雲林場」(2023年07月),雲林科技大學客家研究中心。
2.〈戰後臺語流行歌曲中的禁歌類型與成因分析──以原「臺中中聲電臺」黑膠唱片為探討對象〉。文化部主辦:2022重建臺灣音樂史學術研討會。
3.〈日治時期國姓庄的客家人口分布與變遷–統計數字與戶籍調查資料的交會〉。南投縣政府文化局主辦:2021年南投學研討會:南投客家的描寫與建構。
4.〈小川尚義〈臺灣言語分布圖〉中的平埔族社分布〉,「2020年科技部人類學與族群學門成果會議—面向世界的變動與流動),科技部人類學與族群。
5.〈臺中大甲溪中游四區地名與客、閩族群分布之關係〉,「2018臺中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2018年10月),臺中市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頁127-142。
6.〈新竹三百年:人口與族群分布的變遷〉,「第17次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工作坊2018交通大學場」(2018年05月),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7.〈臺中市石岡區世居家族祖籍及族群分布之空間分析〉,「2017年臺中客家傳統民俗與工藝文化學術研討會」(2017年11月10-11日),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8.〈臺中地區的農業墾殖與族群關係〉,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主辦「海峡两岸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17.10.21-23。
9.〈山中家族與臺中漆器的發展〉,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承辦,「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17.09.30。
10.〈臺灣族群分布調查文獻回顧〉,「第16次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工作坊2017臺中教育大學場」(2017年04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11.〈「明代閩人遷陸豐;清代陸豐人渡臺」之關聯性初探〉,《2016桃園學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16年12月,頁70-103。
12.〈從鄭氏到日治中期—臺灣地方區劃名稱之傳承與演變〉,《2016地名資訊研討會成果發表論文集》,2016年11月,頁3-30。
13.〈日治時期臺中盆地東北角的客家土地開墾〉,「2016臺中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臺中:國立中興大學,2016年11月,頁35-56。
14.〈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族群分布與族群邊界的變動〉,「2016桃園研究論壇:歷史與文化」,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16年10月,頁1-7。
15.〈從閩粵到臺灣—地名詞之歷史移植及其在地化轉變〉,《2016海峽兩岸休閒產業與鄉村旅遊學術研討會》,2016年09月。
16.〈清末臺灣漢人街庄的原鄉情結—以「本島發達ニ関スル沿革調查ノ件」為中心的考察〉(與賴筠婷合著),「第八屆海峽論壇“兩岸同名(同宗)村文化論壇”」(2016.06.11-5)。
17.〈19世紀末桃園地區的閩客族群分布—三份調查資料的比較研究〉,「天光雲影:桃園地方社會學術研討會」(2016.06.03),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頁1-20。
18.〈臺灣與閩粵使用地名詞之比較〉(與韋煙灶合著),「第14次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工作坊2016中山大學場」(2016年3月),國立中山大學中文學系。
19.〈日治時期臺灣閩客族群的分布、變化及其成因(1895-1945)〉,「第六屆海外華人研究與文獻收藏機構會議」(2015.10.16-8),中國廈門: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
20.(1905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中的閩客族群分布—歷史文獻與地理資訊系統的交會)「中國地理學會2015年年會暨地理學術研討會」(2015.04.1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21.〈清領時期旅人的臺灣印象─以《裨海紀遊》與《李氏臺灣紀行》為例(1697~1874)〉(與江秀鈴合著),「2013全球化新視野II:聚落、族群與社會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11.14-5),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22.〈變與不變之間---近十年東勢新丁粄節的傳統與創新〉(與林蕙安合著),「此方山水此方人—2013中臺灣客家族群與文化學術研討會」(2013.10.19),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23.〈20世紀初泉州移民在臺灣的分布〉,「第一屆海國文明學術研討會」(2013.09.30),中國泉州泉港區。
24.〈殖民政府的「第一客」──1897年總督府初次客家調查與日治時期客家認識的關聯性〉,「第八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長榮大學場)」(2013.09.07),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
25.〈日治初期臺南大新營地區的族群與寺廟〉(與嚴漢廷合著),「2013臺南人文與環境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2013.05.18),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
26.〈臺灣最早的祖籍、族群分布面貌──1901年「關於本島發達之沿革調查」統計數字的圖像化〉,「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3中教大場)」(2013.01.29),臺中教育大學區社系。
27.〈清末到日治初期恆春地方的族群分布(1870-1900)〉,收錄在臺灣師大地理系主辦,「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2臺師大場)」(2012.06.30),頁1~52。
28.〈新竹客家次方言群的空間分布與竹塹社之漢語方言使用能力的關聯性探討〉(與韋煙灶、張智欽合著),「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國際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北海:廣西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1日),頁590-599。
29.〈二十世紀上半彰化平原南部的客家人──統計資料與田野調查的對話〉,收錄在彰化縣文化局主辦,「2011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建國科技大學圖文大樓七樓國際會議廳,2011年9月17日至18日),頁129-158。
30.「1920年代末期における中国排日運動及びその台湾対中国貿易に与えた影響について」,「東アジア高度経済成長の歴史的研究ー連続断絶論から東アジア経済圏論へー」跨國研究計劃第一次會議論文(京都:京都大學法経東館旧法経綜合棟8樓,2011年8月6-7日)。
31.〈巧聖仙師廟與清代東勢地區的社會〉(與姜明雄合著),收錄在台灣地理學會主辦,「100年度台灣地理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11年8月20日),頁6-1~6-23。
32.〈廿世紀初期臺南地區的族群分布概況─從一份未出版的統計資料談起〉(與黃依婷、李宜娟合著),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主辦,「2011臺南人文與環境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2011.5月21日)」會議論文,頁155-172。
33.〈日治時期新舊濁水溪間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1-1935)─公文類篡、國勢調查、鄉貫調查資料試析〉,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澳洲墨爾本蒙納士大學語言、文化、語言學分學院中文系合辦,「第四屆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3月25-27日)」會議論文,頁67-107。
34.〈明月幾時有?─日治時期臺灣中秋節的「月見」頻率及相關節慶活動的變遷〉,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中華民國口述歷史學會合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大樓三樓會議室(2011.1月8.9日)」會議論文,頁5-1~5-39。
35.〈從族群遷徙史看語言的分布與變遷:方法論的探討〉(與黃偉豪、陳美芳合著),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合辦,「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0)苗栗場」會議論文。
36.〈日治時期濁水溪畔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5-1935)──臨時戶口調查與國勢調查資料試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辦,「臺灣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0)臺中場」會議論文。
37.〈日治時期新竹州的族群分布與變遷〉,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辦,「臺灣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0)新竹場」會議論文。
38.〈政權轉換與家族發展──以后里張家為中心的考察〉(與王姝媛合著)(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全球化新視野──觀光、移民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2月)。
39.〈臺北地區的語言分佈〉(與洪惟仁合著)(臺中教育大學、中研院臺史所,臺灣的語言方言分布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08年12月)。
40.〈新竹地區的語言分佈〉(與洪惟仁、黃卓權合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研究所、臺灣客家與文學會合辦,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
41.〈客籍人士的再移民─以濁水溪北永定吳氏家族為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的語言方言分布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08年11月)。
42.〈同化主義與日本領臺時期的關稅政策〉(政大臺史所,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8年3月)。
43.〈1946年的臺北市──一個財政層面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北市志書編纂研討會論文,2007年)。
44.〈臺灣海峽兩岸貿易〉(中央研究院、中國近代史學會合辦,二十世紀的中國經濟學術研討會論文,2006年)。
45.〈臺灣的地方財政(1921--1942)〉,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舉辦「財政與近代歷史研討會」發表論文,1998年11月。
2.〈戰後臺語流行歌曲中的禁歌類型與成因分析──以原「臺中中聲電臺」黑膠唱片為探討對象〉。文化部主辦:2022重建臺灣音樂史學術研討會。
3.〈日治時期國姓庄的客家人口分布與變遷–統計數字與戶籍調查資料的交會〉。南投縣政府文化局主辦:2021年南投學研討會:南投客家的描寫與建構。
4.〈小川尚義〈臺灣言語分布圖〉中的平埔族社分布〉,「2020年科技部人類學與族群學門成果會議—面向世界的變動與流動),科技部人類學與族群。
5.〈臺中大甲溪中游四區地名與客、閩族群分布之關係〉,「2018臺中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2018年10月),臺中市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頁127-142。
6.〈新竹三百年:人口與族群分布的變遷〉,「第17次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工作坊2018交通大學場」(2018年05月),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7.〈臺中市石岡區世居家族祖籍及族群分布之空間分析〉,「2017年臺中客家傳統民俗與工藝文化學術研討會」(2017年11月10-11日),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8.〈臺中地區的農業墾殖與族群關係〉,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京台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主辦「海峡两岸地方学与地方文化研究」學術研討會,中國北京: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2017.10.21-23。
9.〈山中家族與臺中漆器的發展〉,臺中市政府文化局主辦、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承辦,「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2017.09.30。
10.〈臺灣族群分布調查文獻回顧〉,「第16次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工作坊2017臺中教育大學場」(2017年04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11.〈「明代閩人遷陸豐;清代陸豐人渡臺」之關聯性初探〉,《2016桃園學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16年12月,頁70-103。
12.〈從鄭氏到日治中期—臺灣地方區劃名稱之傳承與演變〉,《2016地名資訊研討會成果發表論文集》,2016年11月,頁3-30。
13.〈日治時期臺中盆地東北角的客家土地開墾〉,「2016臺中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臺中:國立中興大學,2016年11月,頁35-56。
14.〈日治時期桃園地區的族群分布與族群邊界的變動〉,「2016桃園研究論壇:歷史與文化」,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2016年10月,頁1-7。
15.〈從閩粵到臺灣—地名詞之歷史移植及其在地化轉變〉,《2016海峽兩岸休閒產業與鄉村旅遊學術研討會》,2016年09月。
16.〈清末臺灣漢人街庄的原鄉情結—以「本島發達ニ関スル沿革調查ノ件」為中心的考察〉(與賴筠婷合著),「第八屆海峽論壇“兩岸同名(同宗)村文化論壇”」(2016.06.11-5)。
17.〈19世紀末桃園地區的閩客族群分布—三份調查資料的比較研究〉,「天光雲影:桃園地方社會學術研討會」(2016.06.03),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頁1-20。
18.〈臺灣與閩粵使用地名詞之比較〉(與韋煙灶合著),「第14次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工作坊2016中山大學場」(2016年3月),國立中山大學中文學系。
19.〈日治時期臺灣閩客族群的分布、變化及其成因(1895-1945)〉,「第六屆海外華人研究與文獻收藏機構會議」(2015.10.16-8),中國廈門:華僑大學華僑華人研究院。
20.(1905年臨時臺灣戶口調查中的閩客族群分布—歷史文獻與地理資訊系統的交會)「中國地理學會2015年年會暨地理學術研討會」(2015.04.1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21.〈清領時期旅人的臺灣印象─以《裨海紀遊》與《李氏臺灣紀行》為例(1697~1874)〉(與江秀鈴合著),「2013全球化新視野II:聚落、族群與社會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11.14-5),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
22.〈變與不變之間---近十年東勢新丁粄節的傳統與創新〉(與林蕙安合著),「此方山水此方人—2013中臺灣客家族群與文化學術研討會」(2013.10.19),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
23.〈20世紀初泉州移民在臺灣的分布〉,「第一屆海國文明學術研討會」(2013.09.30),中國泉州泉港區。
24.〈殖民政府的「第一客」──1897年總督府初次客家調查與日治時期客家認識的關聯性〉,「第八屆臺灣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長榮大學場)」(2013.09.07),長榮大學臺灣研究所。
25.〈日治初期臺南大新營地區的族群與寺廟〉(與嚴漢廷合著),「2013臺南人文與環境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2013.05.18),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
26.〈臺灣最早的祖籍、族群分布面貌──1901年「關於本島發達之沿革調查」統計數字的圖像化〉,「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3中教大場)」(2013.01.29),臺中教育大學區社系。
27.〈清末到日治初期恆春地方的族群分布(1870-1900)〉,收錄在臺灣師大地理系主辦,「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2臺師大場)」(2012.06.30),頁1~52。
28.〈新竹客家次方言群的空間分布與竹塹社之漢語方言使用能力的關聯性探討〉(與韋煙灶、張智欽合著),「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國際客家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西北海:廣西大學出版社,2011年12月1日),頁590-599。
29.〈二十世紀上半彰化平原南部的客家人──統計資料與田野調查的對話〉,收錄在彰化縣文化局主辦,「2011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建國科技大學圖文大樓七樓國際會議廳,2011年9月17日至18日),頁129-158。
30.「1920年代末期における中国排日運動及びその台湾対中国貿易に与えた影響について」,「東アジア高度経済成長の歴史的研究ー連続断絶論から東アジア経済圏論へー」跨國研究計劃第一次會議論文(京都:京都大學法経東館旧法経綜合棟8樓,2011年8月6-7日)。
31.〈巧聖仙師廟與清代東勢地區的社會〉(與姜明雄合著),收錄在台灣地理學會主辦,「100年度台灣地理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11年8月20日),頁6-1~6-23。
32.〈廿世紀初期臺南地區的族群分布概況─從一份未出版的統計資料談起〉(與黃依婷、李宜娟合著),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主辦,「2011臺南人文與環境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2011.5月21日)」會議論文,頁155-172。
33.〈日治時期新舊濁水溪間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1-1935)─公文類篡、國勢調查、鄉貫調查資料試析〉,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日本東京大學大學院總合文化研究科、日本一橋大學大學院言語社會研究科、澳洲墨爾本蒙納士大學語言、文化、語言學分學院中文系合辦,「第四屆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年3月25-27日)」會議論文,頁67-107。
34.〈明月幾時有?─日治時期臺灣中秋節的「月見」頻率及相關節慶活動的變遷〉,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區域與社會發展學系、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中華民國口述歷史學會合辦,「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大樓三樓會議室(2011.1月8.9日)」會議論文,頁5-1~5-39。
35.〈從族群遷徙史看語言的分布與變遷:方法論的探討〉(與黃偉豪、陳美芳合著),國立聯合大學臺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合辦,「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0)苗栗場」會議論文。
36.〈日治時期濁水溪畔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5-1935)──臨時戶口調查與國勢調查資料試析〉,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辦,「臺灣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0)臺中場」會議論文。
37.〈日治時期新竹州的族群分布與變遷〉,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語文學系主辦,「臺灣語言文化分佈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10)新竹場」會議論文。
38.〈政權轉換與家族發展──以后里張家為中心的考察〉(與王姝媛合著)(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全球化新視野──觀光、移民與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2008年12月)。
39.〈臺北地區的語言分佈〉(與洪惟仁合著)(臺中教育大學、中研院臺史所,臺灣的語言方言分布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08年12月)。
40.〈新竹地區的語言分佈〉(與洪惟仁、黃卓權合著)(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客家語文研究所、臺灣客家與文學會合辦,第八屆國際客方言學術研討會,2008年11月)。
41.〈客籍人士的再移民─以濁水溪北永定吳氏家族為例〉(臺中教育大學,臺灣的語言方言分布與族群遷徙工作坊,2008年11月)。
42.〈同化主義與日本領臺時期的關稅政策〉(政大臺史所,臺灣史青年學者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8年3月)。
43.〈1946年的臺北市──一個財政層面的考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臺北市志書編纂研討會論文,2007年)。
44.〈臺灣海峽兩岸貿易〉(中央研究院、中國近代史學會合辦,二十世紀的中國經濟學術研討會論文,2006年)。
45.〈臺灣的地方財政(1921--1942)〉,中央研究院近史所舉辦「財政與近代歷史研討會」發表論文,1998年11月。
1. 《日治前期的族群語言調查:一個歷史GIS的解讀取徑》。臺北:采薈軒文創美學,2022年9月。(ISBN:9789869702065)。
2. 〈戰後臺語流行歌曲中的禁歌類型與成因分析──以原「臺中中聲電臺」黑膠唱片為探討對象〉收錄於《2021/2022重建臺灣音樂史:被遺忘的音樂·人物》。文化部,2022年7月,頁133-160。(ISBN:9789865326036)。
3. 許世融,〈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3:許世融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臺北:蘭臺出版社,2021年6月。(ISBN:9789860643046)。
4. 許世融(2021)。〈日治時期國姓庄的客家人口分布與變遷–統計數字與戶籍調查資料的交會〉。南投文化局:《「2021年南投學研討會:南投客家的描寫與建構」論文集》,頁49-66,2021年11月。(ISBN:9789865422882)。
5. 〈新竹三百年:人口與族群分布的變遷〉,收錄在韋煙灶主編,《從清代到當代:新竹300年文獻特輯》(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2018年7月),頁24-51。
6. 〈山中家族與臺中漆器的發展〉,收錄在《2017「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臺中驛‧第二市場‧七媽會和它的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12月),頁59-92。
7. 《二十世紀上半大安到濁水溪間的客家再移民》(與邱正略、程俊源合著),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7年11月。
8. 堀和生編,《東アジア高度成長の歴史的起源》第四章〈終戦前後の台日貿易(1941-1961)〉,京都:京都大學出版會,2016年11月。
9. 《南屯鄉土調查:日治時期史料編譯》,孟祥瀚(編),許世融(譯),臺中市:臺中市文化資產管理中心,2015年12月。
10. 《大村鄉志-經濟篇》,彰化:大村鄉公所,2015年12月,頁245-324。
11. 〈日治初期臺南大新營地區的族群與寺廟〉(與嚴漢廷合著),收錄在《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 2013-2014年:臺南人文與環境論文集》(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文資系,2015年12月),頁55-80。
12. 〈20世紀初泉州移民在臺灣的分布〉(與張智欽合著),收錄在陳支平、蕭惠中主編,《海上絲綢之路與泉港海國文明》(廈門:廈門大學,2015年3月),頁203-212。
13. 〈殖民政府的「第一客」──1897年總督府初次客家調查與日治時期客家認識的關聯性〉,收錄在林淑慧主編、林鎮山等合著,《時空流轉:文學景觀、文化翻譯與語言接觸》(臺北:萬卷樓,2014年4月),頁359-393。
14. 《多元文化教育-新移民的原生文化與在地適應》第三章〈近代臺灣與東南亞的貿易發展〉,臺北:五南,2012年12月。
15. 《大里市史‧經濟篇》,臺中:大里區公所,2012年11月。
16. 《社會學習領域概論》第五章〈影像記錄與常民生活〉(與江秀鈴、卓金璉合著),臺北:五南,2012年1月。
17. 〈廿世紀初期臺南地區的族群分布概況─從一份未出版的統計資料談起〉(與黃依婷、李宜娟合著),收錄在《2010-2011臺南人文與環境文化-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2012),頁313-334。
18. 〈二十世紀上半彰化平原南部的客家人──統計資料與田野調查的對話〉,收錄在《2011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11年11月),頁175-208。
19. 〈日治時期「新」舊濁水溪間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1-1935)─公文類纂、國勢調查、鄉貫調查資料試析〉,收錄於川島真、松永正義、陳翠蓮主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第四集》(臺北:政大臺灣史研究所,2011年10月),頁57-122。
20. 《社會領域教材教法》第十章〈歷史教學法〉(與林佳灵合著),臺北:五南,2010年7月。
21. 《臺灣史重要文獻導讀》(與蔡相煇、王文裕、許育銘合著,2006年8月,國立空中大學)。
22. 《斗六市志》「社會運動篇」(雲林,斗六市公所,2006年)。
2. 〈戰後臺語流行歌曲中的禁歌類型與成因分析──以原「臺中中聲電臺」黑膠唱片為探討對象〉收錄於《2021/2022重建臺灣音樂史:被遺忘的音樂·人物》。文化部,2022年7月,頁133-160。(ISBN:9789865326036)。
3. 許世融,〈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3:許世融臺灣史研究名家論集〉。臺北:蘭臺出版社,2021年6月。(ISBN:9789860643046)。
4. 許世融(2021)。〈日治時期國姓庄的客家人口分布與變遷–統計數字與戶籍調查資料的交會〉。南投文化局:《「2021年南投學研討會:南投客家的描寫與建構」論文集》,頁49-66,2021年11月。(ISBN:9789865422882)。
5. 〈新竹三百年:人口與族群分布的變遷〉,收錄在韋煙灶主編,《從清代到當代:新竹300年文獻特輯》(新竹市:新竹市文化局,2018年7月),頁24-51。
6. 〈山中家族與臺中漆器的發展〉,收錄在《2017「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臺中驛‧第二市場‧七媽會和它的時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12月),頁59-92。
7. 《二十世紀上半大安到濁水溪間的客家再移民》(與邱正略、程俊源合著),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17年11月。
8. 堀和生編,《東アジア高度成長の歴史的起源》第四章〈終戦前後の台日貿易(1941-1961)〉,京都:京都大學出版會,2016年11月。
9. 《南屯鄉土調查:日治時期史料編譯》,孟祥瀚(編),許世融(譯),臺中市:臺中市文化資產管理中心,2015年12月。
10. 《大村鄉志-經濟篇》,彰化:大村鄉公所,2015年12月,頁245-324。
11. 〈日治初期臺南大新營地區的族群與寺廟〉(與嚴漢廷合著),收錄在《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 2013-2014年:臺南人文與環境論文集》(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文資系,2015年12月),頁55-80。
12. 〈20世紀初泉州移民在臺灣的分布〉(與張智欽合著),收錄在陳支平、蕭惠中主編,《海上絲綢之路與泉港海國文明》(廈門:廈門大學,2015年3月),頁203-212。
13. 〈殖民政府的「第一客」──1897年總督府初次客家調查與日治時期客家認識的關聯性〉,收錄在林淑慧主編、林鎮山等合著,《時空流轉:文學景觀、文化翻譯與語言接觸》(臺北:萬卷樓,2014年4月),頁359-393。
14. 《多元文化教育-新移民的原生文化與在地適應》第三章〈近代臺灣與東南亞的貿易發展〉,臺北:五南,2012年12月。
15. 《大里市史‧經濟篇》,臺中:大里區公所,2012年11月。
16. 《社會學習領域概論》第五章〈影像記錄與常民生活〉(與江秀鈴、卓金璉合著),臺北:五南,2012年1月。
17. 〈廿世紀初期臺南地區的族群分布概況─從一份未出版的統計資料談起〉(與黃依婷、李宜娟合著),收錄在《2010-2011臺南人文與環境文化-文化與區域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2012),頁313-334。
18. 〈二十世紀上半彰化平原南部的客家人──統計資料與田野調查的對話〉,收錄在《2011年彰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彰化:彰化縣文化局,2011年11月),頁175-208。
19. 〈日治時期「新」舊濁水溪間的族群分布與變遷(1901-1935)─公文類纂、國勢調查、鄉貫調查資料試析〉,收錄於川島真、松永正義、陳翠蓮主編,《跨域青年學者臺灣史研究第四集》(臺北:政大臺灣史研究所,2011年10月),頁57-122。
20. 《社會領域教材教法》第十章〈歷史教學法〉(與林佳灵合著),臺北:五南,2010年7月。
21. 《臺灣史重要文獻導讀》(與蔡相煇、王文裕、許育銘合著,2006年8月,國立空中大學)。
22. 《斗六市志》「社會運動篇」(雲林,斗六市公所,2006年)。
一、科技部(國科會)
1.國科會「『歌』以『詞』犯禁──戰後臺灣禁歌歌詞語料分析(II)」主持人,執行期間:2022.08.01~2024.07.31
2.國科會「『歌』以『詞』犯禁──戰後臺灣禁歌歌詞語料分析」主持人,執行期間:2021.08.01~2022.09.30。
3.科技部「閩客研究的跨界調查比較:臺灣對應粵東潮州三陽與海陸豐地區的調查比較-語言、族群的錯雜性:清領到日治時期臺灣的潮州系移住民」主持人(107年度、108年度、109年度多年期)
4.科技部「1900年代臺灣的語言與族群—小川尚義「臺灣言語分布圖」之研究」主持人(104年度、多年期)
5.科技部「族群語言的接觸與互動:語言、地理、社會與歷史跨領域整合研究(II)--近百年來臺灣族群及語言的分布與變遷」主持人(106年度科技部主動徵求)
6.科技部「臺灣中、南部平埔族閩南語語音變異及語言轉移調查研究(Ⅰ)」共同主持人(105年度)
7.族群語言的接觸與互動:語言、地理、社會與歷史跨領域整合研究(Ⅰ)--閩臺漳州人族群析辨:語言使用、族譜紀錄、自我認同之三重證據法探究」共同主持人(105年度科技部主動徵求)
8.科技部「族群語言的接觸與互動:語言、地理、社會與歷史跨領域整合研究(Ⅰ)--近百年來臺灣族群及語言的分布與變遷——統計資料與地圖的宏觀性考察(I)」主持人(105年度科技部主動徵求)
9.科技部「1900年代臺灣的語言與族群—小川尚義「臺灣言語分布圖」之研究」主持人(104年度、多年期)
10.科技部「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II)--清代臺灣漢人移民原鄉與現在語種分佈之關係」共同主持人(103年度、多年期)
11.科技部「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II)--閩客語在臺閩粵的接觸與互動」共同主持人(103年度、多年期)
12.科技部「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清領以來漢移民之原鄉信仰與語言競合關係(Ⅰ)」共同主持人(103年度、多年期)
13.國科會「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族群政經文化勢力與語言整合的關係」主持人(102年度、多年期)
14.國科會「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閩客語在臺閩粵的接觸與互動」共同主持人(102年度)
15.國科會「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清代臺灣漢人移民原鄉與現在語種分佈之關係(I)」共同主持人(102年度)
16.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三)」主持人(101年度)
17.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族群分布所顯示的地理與語言意涵(III)」共同主持人(101年度)
18.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帶族群分布所顯示的地理與語言意涵(II)」共同主持人(100年度)
19.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二)」主持人(100年度)
20.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帶族群分布所顯示的地理與語言意涵」共同主持人(99年度)
21.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的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帶的語言分佈與語言使用調查研究」共同主持人(99年度)
22.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主持人(99年度)
23.國科會「臺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關係之調查研究」共同主持人(98年度)
24.國科會「臺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移民史關係之調查研究」共同主持人(97年度)
25.國科會「臺灣地區語言方言分區與分佈調查」共同主持人(96年度)
二、客委會
1. 客委會「20世紀上半彰化客家人的分布及其族群特性」計畫主持人(2012.01.01~2012.11.30)
2. 客委會「日治時期濁水溪北岸粵籍移民裔的分布與變遷」計畫主持人(2011.01.01~2011.11.30)
三、教育部(裡面順序有微調)
1.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計畫主持人(112年度)
2.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計畫主持人(111年度)
3.教育部USR計畫共同主持人(第二期)
4.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計畫主持人(110年度)
5.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計畫主持人(109年度)
6.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第一期、第二期」共同主持人(2018.04.01~至今)
7.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前期」共同主持人(2017.08.01~2018.03.31)
8.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八年期)」之共同主持人(111~112年度)
9.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七年期)」之共同主持人(109~110年度)
10.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六年期)」共同主持人(2018.04~2019.12.31)
11.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五年期)」共同主持人(2017.03~2018.03)
12.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四年期)」共同主持人(2016.02~2017.02)
13.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三年期)」共同主持人(2014.12~2015.12)
14.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二年期)」共同主持人(2013.09~2014.08)
15.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共同主持人(2012.09~2013.08)
16.教育部「新移民之原生社會文化公民與人權及健康醫療教學發展計畫──98學年度『新移民教育文化學程計畫』」協同主持人(99學年度)
17.教育部「新移民之原生社會文化公民與人權及健康醫療教學發展計畫──98學年度『新移民教育文化學程計畫』」協同主持人(98學年度)
四、其他
1.雲林縣政府,「《雲林縣志‧沿革志》纂修計畫(含專書撰寫)」計畫主持人,執行期間:111/11/03~115/08/02
2.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推展,「『戰後臺語流行歌曲中的鐵道意象』研究計畫」個別主持人(111年度)
2【「歌」以「詞」犯禁──戰後臺灣禁歌歌詞語料分析】個別計畫主持人,執行期間:2021.08.01~2022.09.30。
3【「歌」以「詞」犯禁──戰後臺灣禁歌歌詞語料分析(II)】個別計畫主持人,執行期間:2022.08.01~2023.07.31
3.文化部「歡歡喜喜呷百二」計畫主持人(109年度)
4.日治前期臺灣的語言與族群調查(1896-1915)109-2410-H-142-008-計畫主持人(109年度)
5.馬來西亞西部與臺灣之閩客族群的跨界比較研究--在閩與客之間的流擺──馬來西亞西部海陸豐閩、客族群之移民群聚與語言競合調査研究109-2410-H-142-006-MY2共同主持人(109年度)
6.馬來西亞與臺灣之閩客族群的跨界比較研究--馬來西亞西部海陸豐移民裔之分布區域調查與祖籍分布之空間意涵解析109-2410-H-003-106-MY2共同主持人(109年度)
7.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前輩藝術家展覽館先期規劃」共同主持人。
8.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原住民族古道數位化資料建」協同主持人(109年度)
9.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7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計畫主持人(2017.05.19~2017.12.15)
10.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委託「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共同主持人(2017.10~)
1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從日據檔案看客家再移民」計畫主持人(2014.06~2016.05)
12.彰化縣政府「新修彰化縣志沿革志歷史篇」撰稿人(2012.12~2015.06)
13.彰化縣大村鄉公所「大村鄉志經濟篇」主持人(2013.12~2015.06)
14.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部「東アジアの高度経済成長の歴史的起源──連続・断絶論から東アジア経済圏論へ──」跨國研究計劃共同研究學者(2011.04.01~2014.03.31)
15.大里市公所「重修大里市志經濟篇」主持人(2009.12~2012.06.30)
16.臺灣省漁業局「臺灣南部漁村廟宇與漁村文化研究計劃」共同主持人(1997.11~1998.07)
1.國科會「『歌』以『詞』犯禁──戰後臺灣禁歌歌詞語料分析(II)」主持人,執行期間:2022.08.01~2024.07.31
2.國科會「『歌』以『詞』犯禁──戰後臺灣禁歌歌詞語料分析」主持人,執行期間:2021.08.01~2022.09.30。
3.科技部「閩客研究的跨界調查比較:臺灣對應粵東潮州三陽與海陸豐地區的調查比較-語言、族群的錯雜性:清領到日治時期臺灣的潮州系移住民」主持人(107年度、108年度、109年度多年期)
4.科技部「1900年代臺灣的語言與族群—小川尚義「臺灣言語分布圖」之研究」主持人(104年度、多年期)
5.科技部「族群語言的接觸與互動:語言、地理、社會與歷史跨領域整合研究(II)--近百年來臺灣族群及語言的分布與變遷」主持人(106年度科技部主動徵求)
6.科技部「臺灣中、南部平埔族閩南語語音變異及語言轉移調查研究(Ⅰ)」共同主持人(105年度)
7.族群語言的接觸與互動:語言、地理、社會與歷史跨領域整合研究(Ⅰ)--閩臺漳州人族群析辨:語言使用、族譜紀錄、自我認同之三重證據法探究」共同主持人(105年度科技部主動徵求)
8.科技部「族群語言的接觸與互動:語言、地理、社會與歷史跨領域整合研究(Ⅰ)--近百年來臺灣族群及語言的分布與變遷——統計資料與地圖的宏觀性考察(I)」主持人(105年度科技部主動徵求)
9.科技部「1900年代臺灣的語言與族群—小川尚義「臺灣言語分布圖」之研究」主持人(104年度、多年期)
10.科技部「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II)--清代臺灣漢人移民原鄉與現在語種分佈之關係」共同主持人(103年度、多年期)
11.科技部「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II)--閩客語在臺閩粵的接觸與互動」共同主持人(103年度、多年期)
12.科技部「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清領以來漢移民之原鄉信仰與語言競合關係(Ⅰ)」共同主持人(103年度、多年期)
13.國科會「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族群政經文化勢力與語言整合的關係」主持人(102年度、多年期)
14.國科會「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閩客語在臺閩粵的接觸與互動」共同主持人(102年度)
15.國科會「語言、地理、歷史跨領域研究:臺閩粵族群與語言之互動-清代臺灣漢人移民原鄉與現在語種分佈之關係(I)」共同主持人(102年度)
16.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三)」主持人(101年度)
17.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族群分布所顯示的地理與語言意涵(III)」共同主持人(101年度)
18.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帶族群分布所顯示的地理與語言意涵(II)」共同主持人(100年度)
19.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二)」主持人(100年度)
20.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帶族群分布所顯示的地理與語言意涵」共同主持人(99年度)
21.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帶的語言、地理、族群遷徙跨領域調查研究--兩岸閩客交界地帶的語言分佈與語言使用調查研究」共同主持人(99年度)
22.國科會「兩岸閩客交界地區移民的族群分佈與族群遷徙史之調查研究」主持人(99年度)
23.國科會「臺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族群遷徙關係之調查研究」共同主持人(98年度)
24.國科會「臺灣的語言方言分佈與移民史關係之調查研究」共同主持人(97年度)
25.國科會「臺灣地區語言方言分區與分佈調查」共同主持人(96年度)
二、客委會
1. 客委會「20世紀上半彰化客家人的分布及其族群特性」計畫主持人(2012.01.01~2012.11.30)
2. 客委會「日治時期濁水溪北岸粵籍移民裔的分布與變遷」計畫主持人(2011.01.01~2011.11.30)
三、教育部(裡面順序有微調)
1.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計畫主持人(112年度)
2.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計畫主持人(111年度)
3.教育部USR計畫共同主持人(第二期)
4.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計畫主持人(110年度)
5.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臺中學課程知識體建構與教材編寫」計畫主持人(109年度)
6.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第一期、第二期」共同主持人(2018.04.01~至今)
7.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前期」共同主持人(2017.08.01~2018.03.31)
8.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八年期)」之共同主持人(111~112年度)
9.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七年期)」之共同主持人(109~110年度)
10.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六年期)」共同主持人(2018.04~2019.12.31)
11.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五年期)」共同主持人(2017.03~2018.03)
12.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四年期)」共同主持人(2016.02~2017.02)
13.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三年期)」共同主持人(2014.12~2015.12)
14.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第二年期)」共同主持人(2013.09~2014.08)
15.教育部「師資生『國民小學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科知能標準化成就評量工具建置計畫」共同主持人(2012.09~2013.08)
16.教育部「新移民之原生社會文化公民與人權及健康醫療教學發展計畫──98學年度『新移民教育文化學程計畫』」協同主持人(99學年度)
17.教育部「新移民之原生社會文化公民與人權及健康醫療教學發展計畫──98學年度『新移民教育文化學程計畫』」協同主持人(98學年度)
四、其他
1.雲林縣政府,「《雲林縣志‧沿革志》纂修計畫(含專書撰寫)」計畫主持人,執行期間:111/11/03~115/08/02
2.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推展,「『戰後臺語流行歌曲中的鐵道意象』研究計畫」個別主持人(111年度)
2【「歌」以「詞」犯禁──戰後臺灣禁歌歌詞語料分析】個別計畫主持人,執行期間:2021.08.01~2022.09.30。
3【「歌」以「詞」犯禁──戰後臺灣禁歌歌詞語料分析(II)】個別計畫主持人,執行期間:2022.08.01~2023.07.31
3.文化部「歡歡喜喜呷百二」計畫主持人(109年度)
4.日治前期臺灣的語言與族群調查(1896-1915)109-2410-H-142-008-計畫主持人(109年度)
5.馬來西亞西部與臺灣之閩客族群的跨界比較研究--在閩與客之間的流擺──馬來西亞西部海陸豐閩、客族群之移民群聚與語言競合調査研究109-2410-H-142-006-MY2共同主持人(109年度)
6.馬來西亞與臺灣之閩客族群的跨界比較研究--馬來西亞西部海陸豐移民裔之分布區域調查與祖籍分布之空間意涵解析109-2410-H-003-106-MY2共同主持人(109年度)
7.臺中市政府文化局「臺中市前輩藝術家展覽館先期規劃」共同主持人。
8.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臺灣原住民族歷史記憶推動計畫-原住民族古道數位化資料建」協同主持人(109年度)
9.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7世紀宏圖:臺中百年歷史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計畫主持人(2017.05.19~2017.12.15)
10.臺中市神岡區岸裡國小委託「歷史建築岸裡公學校修復及再利用計畫」共同主持人(2017.10~)
1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從日據檔案看客家再移民」計畫主持人(2014.06~2016.05)
12.彰化縣政府「新修彰化縣志沿革志歷史篇」撰稿人(2012.12~2015.06)
13.彰化縣大村鄉公所「大村鄉志經濟篇」主持人(2013.12~2015.06)
14.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部「東アジアの高度経済成長の歴史的起源──連続・断絶論から東アジア経済圏論へ──」跨國研究計劃共同研究學者(2011.04.01~2014.03.31)
15.大里市公所「重修大里市志經濟篇」主持人(2009.12~2012.06.30)
16.臺灣省漁業局「臺灣南部漁村廟宇與漁村文化研究計劃」共同主持人(1997.11~1998.07)